“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市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十四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对进一步巩固“美丽慈溪”建设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全面推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制定《慈溪市“十四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现实基础
(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进展
1、目标指标及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慈溪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涉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的指标共有4项(见表1),到2020年,所有目标指标均已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涉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的重点工程共6项(见表2),已全部完成。
表1慈溪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 原序号 | 指标(单位) | 2015年基准值 | 2020年目标值 | 2020年完成指标值 | 完成情况 |
污染 治理 | 12 |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达标率(%) | 30 | 95 | 100 | 已完成 |
13 |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 100 | 100 | 已完成 | |
14 | 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 | 100 | 100 | 100 | 已完成 | |
15 | 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 100 | 100 | 100 | 已完成 |
表2 慈溪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中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领域 | 原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建设规模和内容 | 规划期 建设起止年份 | 规划期 投资估算(万元) | 责任单位 | 完成情况 |
固废污染 防治 | 17 |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体系建设 | 续建 | 对全市所有危险废物的产生企业实施信息化监控、运输处置费用统一结算。 | 2016-2017 | 100 | 环保局 | 已完成 |
18 | 环卫设施建设 | 续建 | 完成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炉排炉工程。 | 2016-2017 | 69884 | 城管局 | 已完成 | |
19 | 餐厨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 新建 | 新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 2016 | 3500 | 城管局 | 已完成 | |
20 | 农业秸秆综合化利用 | 新建 | 宁波宁兴甬优饲料公司年产20万吨奶牛饲料生产线。 | 2016-2020 | 20000 | 农业局 | 已完成 | |
21 | 农业废弃物回收及集中处理 | 新建 | 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和废弃物集中无害化处理。 | 2016-2020 | 2500 | 农业局 | 已完成 | |
22 | 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 | 新建 | 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系统运行,实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 2016-2020 | 1650 | 农业局 | 已完成 |
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要成效
(1)分类收运体系不断完善
全省首创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试点。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危废综合收运试点项目,与近千家企业签订了危废规范化管理服务协议,通过专业化服务,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危废管理一站式服务。中小微企业危废综合收集的“慈溪模式”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危废产生点多、量少、收运贮存难、管理风险高的难题,为宁波乃至全省树立了危废收贮转运样板。
率先实现全市医疗废物无缝化收集管理。全市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医院)与宁波枫林特种废物处置公司签订了处置合同,每天由枫林公司上门收集,收集后医疗废物交由宁波市北仑环保固废处置有限公司进行统一处置。医疗废物专人专车、定时上门统一回收,确保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规范运送、及时收集、集中处置,成为全省样板。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高效收运模式。各村(社区)均实行生活垃圾“车载桶装,以桶换桶”密闭收运模式,对垃圾进行密闭化运输,每个镇(街道)均建有1座以上的垃圾中转站,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中心城区实行餐厨垃圾单独收集、运输、处置,中心城区近千家餐饮企业签订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协议,有效解决了餐厨垃圾收运难题。
建立健全农业固体废物回收体系。实施“清洁田园”专项行动,探索“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属地管理、统一回收、分类处置”新模式,全面回收、清理全市范围内废弃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种子、农膜等农资包装物、农田生活垃圾、农作物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
(2)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高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不断加强。我市部分企业产生的污泥由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制砖,废旧金属、废服装边角料、塑料边角料等高值工业固体废物由回收企业收购,通过市场化机制提高了全市的利废水平。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慈溪开诚有机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运营的2座餐厨(厨余)垃圾厌氧发酵资源化处理设施分别于2019年、2020年建成投产,可实现全市餐厨(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形成了以资源回收企业、回收站点与个人回收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统筹布局人工回收站点(暂存点)、智能回收箱和流动回收车,确保再生资源产生源头全覆盖。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全面拓展。建成宁波市首个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市29个存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全部完成封闭式集粪棚改造,创建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6个, 建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点7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积极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落实秸秆禁烧责任,重点开展以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为方向的综合利用,累计建成区域性秸秆综合利用中心7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3)处置能力全面提升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建成年利用工业固体废物3万吨的朴锐公司环保托盘项目一期工程、宁波运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纳米硅基生态保温材料项目,有效推动了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建成3家危险废物收集单位(宁波壁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新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慈溪市正通油脂有限公司)、4家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宁波诺威尔大气污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国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慈溪市远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诺威尔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污泥无害化利用处置能力稳步提升。建成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生化污泥减量化处理工程和慈溪市龙腾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污泥综合利用制砖项目,完成3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达到省清洁排放标准,新建1座周巷污水处理厂。4家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20家企业的生化污泥得到安全处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利用处置率和工业污泥无害化利用处置率均达到100%。
生活垃圾处理能力逐步加强。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采用焚烧技术处理生活垃圾,慈溪开诚有机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运营的餐厨垃圾项目及厨余垃圾项目采用厌氧发酵技术资源化处理垃圾,有效解决了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处理处置问题。
农业废弃物处置能力有效提升。建成市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中心、16个镇(街道)病死动物收集点和18个病死动物储存点,实现病死猪100%无害化处理和其他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的有效覆盖。建立生猪保险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不断扩大纳入处理的畜禽品种范围,完善全市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设立16个镇级农药废弃物集中贮存点,由北仑环保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对全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实施转运和集中无害化处置。每年投入清洁田园预算资金500万元。
(4)固废监管能力稳步加强
创建网络化环境监管体系。建立了“全面覆盖、层层履职、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市、镇、基层三级网络化环境监管体系,切实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合理划分环境监察网格化责任区,开展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工作,完善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机制,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全市产废企业通过“宁波市固体废物全过程综合监管平台”申报固体废物产生种类、数量、去向及利用处置情况,落实各类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和转运动态监管,实现了固体废物管理台账、转移联单电子化。在宁波市固体废物全过程综合监管平台的基础上,辖区试点单位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发了一套具有危废收集、贮存、转运全程可跟踪、可追溯功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到“一码追踪、全过程监管”,并实现数据管理平台、视频监控系统与生态环境部门实时传输和共享。全市所有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了医疗废物信息采集运输终端设备,并接入了“浙江省医疗废物智慧监管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明确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各环节主体责任,实现了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动态闭环,全程可追溯。
规范固体废物管理工作。制定出台《慈溪市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危废产生单位现场检查,严厉打击涉危废违法犯罪行为,实现省控以上危险废物重点企业联网监控全覆盖,全面完成危险废物“存量清零”行动。持续开展废铅酸蓄电池、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长江经济带固废大排查、“清废行动2018”等专项行动。制定出台《2019年慈溪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慈溪市生活垃圾分类提质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纵深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工作的意见》,分类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制定出台《慈溪市卫生计生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慈溪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医院污水处置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以及《关于开展全市村(社区)卫生室医疗废物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加强医疗废物监督检查和巡查工作,确保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规范运送、及时收集、集中处置。
(二)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1、分类收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体系有待健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分类过程缺乏规范指导,部分企业尚未有效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低价值和不可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成分存在违规倾倒或混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体系的问题。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点尚未实现全覆盖。中小微企业危废综合收运试点的服务覆盖面需进一步拓宽;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暂存点设施设备需进行进一步提升改造;实验室废弃物分类收运体系亟待完善。农业废弃物收储运体系有待完善。全市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尚不完善,缺乏专业化的本地秸秆收运点,废旧农膜、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有待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效果有待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覆盖面和分类收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收运配套车辆等设施有待加强。回收网络体系有待完善。城建、环保、安全、经济等多方面要素导致基层回收站点数量不足,以回收网点为基础、分拣中心为核心、交易中心为枢纽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回收体系与固体废物分类网络未能有效衔接,部分品类尤其是低值再生资源回收率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收运尚不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铅蓄电池、车用动力电池及报废汽车的产生量激增,正规渠道回收渠道覆盖有限,个体回收非法拆解现象仍然存在。
2、基础设施短板仍需补齐
低值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低。低值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如废玻璃、废塑料、废橡胶、碎布料、废木材综合利用企业少且利用技术水平不高。全市在低值工业固体废物、低值再生资源、污泥处理处置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配置尚有不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利用处置能力不相匹配。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不可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出路难。建筑垃圾处置设施不健全。本地建筑泥浆盐度较高,处理处置存在技术瓶颈,需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实现建筑垃圾的妥善处置。
3、全程监督管理有待细化
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达和反馈机制,尚未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降低了固体废物监管体系的整体效率。固体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理、处置的全链条监管数据仍然不足,尚未形成固体废物基础信息定期动态更新,信息化监管覆盖面有待提升。
4、市场体系建设仍需加强
利废企业的技术能力不强,技术改进和创新不足,在现有的能源“双控”、“亩均论英雄”等产业政策下,不利于耗能较大、产值较低的废玻璃、建筑垃圾利用产业的发展。污泥、淤泥处理产物应用缺乏政策引导,处理产物的最终消纳渠道受限。秸秆粉碎利用存在附加值不高、产品销路不畅等问题,秸秆综合利用尚未形成产业链。回收企业对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回收能力相对薄弱,对小区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等综合性服务的准入缺少引入政策和规范,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十四五”面临形势分析
1、有利机遇
一是“无废城市”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明确了新方向。“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创建省级“无废城市”,推动固体废物处理向精细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探索构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新格局,加快推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工作向数字化转型。二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良好生态环境民生福祉,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锚定了新高度。三是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加快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循环经济发展、传统工业低碳化技术改造等,深入推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方向发展。
2、面临挑战
一是目前我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在利用处置方面的系统性、集成性方面仍有不足,利用处置设施仍有短板,协同处置能力不足,与“无废城市”建设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环境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阶段,面临更高的要求。三是“十四五”期间,人口集聚、消费提速、过度包装等将造成生活垃圾增长,城市“三改一拆”、棚户区改造、地铁建设等工程增加导致建筑垃圾激增,给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带来压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基本原则,以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为主线,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大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力度,加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提升,大力促进固体废物处理产业化、处置协同化、管理法制化、监管信息化,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城乡统筹”的固体废物治理格局,为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建成省级“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美丽慈溪”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低碳引领,绿色发展。以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引领,以绿色科技创新为驱动,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严格落实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多源固体废物分类收运体系和利用处置体系,有效促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低碳发展。
坚持全程监管,防治结合。以闭环管理为目标,以信息共享为支撑,加强对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利用、贮存、利用处置环节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实现重点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可监控、可预警、可追溯、可共享、可评估的闭环管理,全面应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智防智控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闭环管理。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现状为基础,以薄弱环节为靶向,重点建立多源固体废物分类收运体系,提升全域废物利用处置水平,推进固体废物管理数字化转型,解决低值和不可利用固体废物出路问题,加快补足利用处置能力短板,全面推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精细管理。
坚持数字赋能,深化改革。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科技支撑和数字赋能为手段,加快升级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依托“浙江省固废治理数字化应用”平台,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实时跟踪、展示、评估“无废城市”建设成果,高效实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智能管理。
坚持完善机制,夯实保障。以顶层设计为引领,以落实工作职责为重点,实行顶层统筹、部门齐抓共管,健全管理制度、落实长效机制,强化执法监管、严格责任追究。加强政府引导作用,鼓励行业创新发展,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形成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实践创新。
(三)目标指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分类收运水平、利用处置水平,加强信息监管能力、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形成“全类型、全覆盖、全过程”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基本建成“源头管理精细化、贮存转运规范化、过程监控信息化、设施布局科学化、最终处置无害化”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新体系,建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无废城市”样板模式。
2、具体指标
“十四五”期间共设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指标16项,涵盖分类收运覆盖面、资源化利用水平、无害化处置、规范化管理、数字化监管等五大类领域。
表3 慈溪市“十四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类别 | 指标名称 | 2020年基准值 | 2022年阶段目标 | 2025年规划目标 | ||
1 | 分类收运覆盖面 | 小微产废企业收运覆盖面 | / | 100% | 100% | ||
2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收集覆盖面 | / | 100% | 100% | |||
3 | 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面 | 100% | 100% | 100% | |||
4 | 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 | 城镇 | 100% | 100% | 100% | ||
5 | 农村 | 100% | 100% | 100% | |||
6 | 资源化利用水平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99% | ≥99% | ≥99% | ||
7 |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 城镇 | 60% | 65% | 70% | ||
8 | 农村 | 60% | 70% | 80% | |||
9 | 无害化处置 |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利用率 | 100% | 100% | 100% | ||
10 |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 | 100% | 100% | 100% | |||
11 | 污泥无害化利用处置率 | 100% | 100% | 100% | |||
12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 100% | 100% | |||
13 | 规范化管理 | 医疗废物规范收集率 | 100% | 100% | 100% | ||
14 | 数字化监管 | 危险废物产生企业上网率 | / | 100% | 100% | ||
15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上网率 | / | 100% | 100% | |||
16 | 危险废物运输转移联单和电子运单互联率 | 100% | 100% | 100% |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1、建成省级“无废城市”
深入落实“六无”工作目标和“十化”工作任务,做好省级“无废城市”建设评估,到2022年,申报省级“无废城市”,形成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格局,基本实现: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设施无缺口、监管无盲区、保障无缺位、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废气无臭味。到2025年,全面完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无废细胞”建设模式和经验,不断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和群众满意程度。
2、推进“无废城市”载体建设
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配套项目、创新推广案例、先进适用技术三项工作。列入项目清单中的各类项目,要全力推动实施,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建设。及时总结凝练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创新推广案例、工作试点及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工作。建立并落实专家帮扶、成效评估、创新推广、舆论引导四项机制,大力推进创新推广案例申报和“无废细胞”建设,确保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3、推进“无废城市细胞”建设
统筹推进无废工厂、无废园区、无废乡村、无废镇街、无废学校、无废医院、无废工地、无废景区等“无废城市细胞”建设,真正让“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深入基层,让“无废”理念深入人心。以源头减量、厂内循环、绿色低碳为原则打造一批“无废工厂”,促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通过原料替代、工艺改造、技术更新、点对点利用等手段,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二)健全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1、建立联动机制
设立全市多部门的“固废共管”统一协调机构,构建“互联网+城乡联动+部门联合”的固体废物管理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达和反馈协调。围绕固废源头分类、固废申报登记、提高资源利用比重、扩大固体废物收运处置监管覆盖面等相关问题,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各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制定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建立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信用记录制度,并将相关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2、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各类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健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落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提升污泥处置管理水平,落实污(淤)泥规范化处置技术导则等相关的地方法规、规章和政策。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管理体系。建立医疗废物、实验室废物管理体系,防范环境风险。着力防控涉废环境风险,开展危险废物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跨界倾倒等违法行为,提升危险废物全流程闭环管理水平。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构建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体系,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率保持在100%。
健全管理培训机制。将固体废物管理培训工作纳入到责任单位的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中,以组织或参加培训、研讨会等形式,学习先进管理模式。
3、加强政策扶持
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信息共享、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在政府投资公共工程中,优先使用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等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推广新型墙材等绿色建材应用。增加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民企参与危险废物与污泥处置设施建设,鼓励重点工业企业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协同处置周边工业危险废物。
进一步落实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增值税优惠方面资源综合利用范围,加大对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研究推行固体废物处置收费制度。积极推行绿色信贷,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项目的信贷投放。统筹多方资金投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建立并落实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奖补支持制度。
(三)强化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支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量。通过优化生产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削减化石燃料消费、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及碳捕集、储存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途径,推动实现工业固废领域的碳减排。
推动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节能环保、低碳绿色高新技术改造,支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应用。创建绿色工厂,推动循环型工业、生态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推进产废行业绿色转型,积极开展产废行业绿色设计,推动能源、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深入推进产废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培育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全面推进全市新能源发展、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入。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发展方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整治提升“低散乱污”企业。
2、加强工业固废减量
加强固体废物产量大的行业整治提升和清洁生产,开展固体废物减量化工艺改造,减少工业固体废物源头产生量。鼓励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等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过程自消纳,切实从源头削减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鼓励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的企业在场内开展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定实现负增长。督促污泥产生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大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改造力度,改进污水处理方案和污泥脱水干化设施,从源头减少污泥产量。根据污泥处置难易程度,实施差别化的处置价格政策,倒逼污泥产生单位削减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量,减少污泥产生量。
3、促进危险废物减量
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重点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其它排污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持续加强化工、冶金、印染、表面处理等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坚决关闭规模小、污染重、危险废物治理难度大的企业。加快推进电镀污水处理工艺提升改造,减少电镀污水处理污泥量。允许企业依法利用自身完善的设施、成熟的生产工艺将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危险废物作为原辅料回用于生产或加工成符合标准的副产品。鼓励新建生活垃圾焚烧设施采用炉排炉工艺,有效减少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源头产生量。
4、推进生活垃圾减量
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管理。避免过度包装,全面开展“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工作,推动超市、农贸市场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城乡生活垃圾增长率均实现零增长。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以非居民端为重点推行对象。深入推进塑料污染综合治理,强化海洋塑料污染综合防治,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明显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提升包装绿色化水平,开展可循环使用快递箱应用试点。
加强再生资源源头管控,扩大再生资源回收种类。梳理鉴别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再生资源,充分对接各再生资源产生主体再生资源回收需求。将共享单车、太阳能光伏组件、动力蓄电池、碳纤维材料、生物基纤维、复合材料、节能灯等再生资源纳入管理范围。
5、强化建筑垃圾减量
减少工程全寿命期的建筑垃圾排放,系统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推行精细化设计和施工,实现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管控和再利用。提倡绿色构造、绿色施工、绿色室内装修。全面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装配式建筑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等,优化桩基选型,实现工程泥浆就地固化,促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
6、推动农业固废减量
深入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加大精准施药技术和以“三诱”技术为核心的病虫害非化学防治技术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固体废物减量,助推碳减排工作,降低地膜覆盖依赖度,化肥农药使用量年度增长率稳定保持负增长。
(四)完善固体废物收运体系
1、健全危险废物收运体系
完善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体系。为宁波乃至全省树立危废收运“慈溪模式”,建成覆盖全市域的小微企业危废收运体系,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不及时、处置出路不通畅问题。鼓励在重点工业区设置暂存点,引入有资质的收运处理企业,为危险废物产生企业提供分类收集、贮存、预处理等专业化服务。鼓励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扩大服务范围,开展汽修行业等社会源危险废物集中收集的工作模式。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机构上门服务,由专业机构指导帮助小微产废企业规范贮存场所建设、标识标志张贴、网上信息填报等工作,切实规范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贮存、收集、运输和处置全过程管理并实现数字化监管。健全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检测机构等单位实验室废物统一收运模式。加大固体废物转运环节管控力度,加强运输车辆和从业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固体废物转移交接记录制度。到2022年,小微产废企业收运覆盖面达到100%。
完善医疗废物回收网络。建立医疗废物“无缝化”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未污染医疗可回收物回收制度,强化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管理,提高中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效率,持续推广“小箱进大箱”回收做法,为提高末端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创造条件。医疗废物规范收集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面均稳定保持在100%。
加强废铅蓄电池回收。开展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对未破损的密封式免维护废铅蓄电池在收集、贮存、转移等环节有条件豁免或简化管理要求,降低成本,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的收集处理体系。按国家相关要求实施铅酸蓄电池、动力电池、电器电子产品、汽车等行业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到2022年,基本建成废弃产品逆向回收体系。
2、建立工业固废收运体系
按照“企业主体、属地负责、第三方服务公司经营、部门监管”的模式快速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收运体系建设。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为基数,以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为管控单元,建立“精准化源头分类、专业化二次分拣、智能化高效清运、最大化资源利用、集中化统一处置”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收集、贮存、运输专业化收运服务体系。以“谁污染,谁治理”为原则,企业至少按照“三分法”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工作,确保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贮存,避免与生活垃圾混放。加强污泥规范运输管理,基于市场化机制开展污泥收运。实施污泥运输企业备案制度,执行污泥转移联单制度,实现污泥全过程的动态监管。禁止拖拉机、农用车以及无道路货物运输许可证的车辆运输污泥。鼓励污泥利用处置企业自配运输车辆或者委托专业公司运输。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专业化二次分拣中心,培育专业队伍,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统收统分统运工作。高质量完成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涉铝灰渣企业的排查、整治工作。到2022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收集覆盖面达100%。
3、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长效机制,坚持城乡垃圾分类收集一体化管理。贯彻落实宁波市出台的生活垃圾处理费政策,完善与绩效相结合的激励政策。全面覆盖再生资源回收管控范围。结合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制度,将居住区、企事业单位、经营场所、公共场所、轨道交通管理范围、施工区域、大型群众性活动、公共区域等划分若干责任区,落实管理责任人,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暂存点)的管理,并通过公开方式确定符合规范条件、服务质量良好的回收主体。
采用机动车收集、分类运输、密闭运输模式,实现垃圾分类化、机械化、密闭化收集转运,规划期内逐步由混装运输向分类运输进行转变。城镇区建立“桶装车载+转运站+终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逐步构建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收运体系。以社区为中心推进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在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基础上,补充完善有害垃圾收运及中转贮存设施。加强厨余垃圾收集转运,按照“集中转运为主、分散转运为辅、直运为补充”的要求,优化中心城区转运站布局,分批升级改造保留转运站。逐步扩大餐厨垃圾收运范围,优化厨余、其他垃圾收运规程,严格做到“日产日清”。加强农贸市场、果品(菜)市场和超市易腐垃圾等分流收运能力。
到2022年,形成布局合理的“回收网点、分拣/拆解中心、交易市场”三位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快推广先进回收模式,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100%,“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的覆盖率达100%。到2025年,全面形成三位一体、城乡一体化、线上线下相结合、全程可溯、与前端固体废物分类及后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机融合的“规范化、绿色化、规模化”现代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格局。
4、建立建筑垃圾收运体系
从垃圾源头上将普通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废弃泥浆与生活垃圾分离,单独进行收运和处理,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装修垃圾资源化。
建立建筑垃圾动态平衡的消纳场和中转站设施,合理安排建筑垃圾中转场,实现中转能力的动态平衡,为通过市场调节扩大建筑废物陆上消纳能力创造条件。对各镇和街道内社区和小区产生的普通建筑垃圾及装修垃圾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者第三方单位统一收集至各镇中转堆放场,并运送至消纳场地。对施工工地和拆迁工地产生的普通建筑垃圾及装修垃圾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者第三方单位统一收集进行收运处置。对施工工地产生的泥浆由第三方单位统一收集进行收运处置。严格执行《宁波市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和中转场所建设专项规划》(2018-2030),规范全市区建筑垃圾分类收运。
5、建立农业固废收运体系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农业废弃物收集体系,完善废旧农膜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体系,推行废旧农膜分类回收处理,无利用价值的废旧地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到2022年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8%以上,农业废弃物收储运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五)提升固废利用处置水平
1、加强工业废物利用处置能力
完善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循环产业体系,创新煤灰渣、冶炼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模式。加强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研发,提升技术研发示范能力。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质量检验,优先推广新型墙材等绿色建材产品的应用,提高大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协同促进碳中和。鼓励研发低值可再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强废布料、废塑料(废橡胶)、废木头等的综合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污泥无害化利用处置率稳定保持在100%。
补齐全市内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缺口。持续加强协同处置能力建设。优化布局污泥处置设施,结合污泥脱水减量现状,有序推进现有污泥处置设施适配性改造,确保污泥无害化利用处置。淘汰工艺陈旧落后、环境风险大的处置企业,稳步构建形成高效运行污泥利用处置体系。
建成不可利用或不可焚烧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综合填埋设施建设项目。积极筹建循环经济产业园,推动固体废物设施集聚发展。对新建项目要高标准、严要求,对现有项目要推动提升改造,充分形成“能力富余、适度竞争”的良性市场氛围。在污泥、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炉渣利用处置领域加强骨干企业培育。
2、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效率
加强电镀污泥、铬渣、油漆渣等综合利用能力。推动开展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工作,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提升危险废物利用能力。加强医疗废物、实验室废物的收运能力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资源回收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利用率稳定保持在100%,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稳定保持在100%。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变化,及时补齐短板。建成铝灰利用处置项目。妥善处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炉渣,严格执行规范处置要求。开展省域内危险废物“点对点”利用工作。依托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突出抓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提升改造和扶优汰劣工作。开展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设施规范化改造,淘汰一批处理规模小、工艺水平落后、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综合利用设施。
3、提升生活垃圾利用处理水平
在利用处理领域,加强生活垃圾等有机固废碳减排技术的研发推广。采用堆肥发酵等低能耗生物技术,降低碳排放量,并将堆肥发酵产物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回归土地作为碳汇,或作为生物燃料,实现资源回收,实现部分碳中和。
生活垃圾采用以焚烧、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为主,卫生填埋为应急措施的处理体系,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园区化。推动生活垃圾与其它固体废物耦合协同焚烧处置。加快餐厨(厨余)垃圾利用处置项目建设,推广偏远农村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探索填埋场内陈腐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置换填埋场空间。规定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年度填埋限量标准,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填埋减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达到100%。
在回收利用领域,以“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深度融合发展为切入口,以规范建设绿色回收网点、分拣中心、报废机动车拆解中心、交易市场为重点,推广应用先进回收模式,城乡统筹、因地制宜构建前端与固体废物分类体系相衔接、后端与再生资源利用体系有机融合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鼓励回收企业积极开展“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创新模式建设,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清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推广“搭把手”等再生资源公共服务回收平台,加快建立低价值再生资源及单品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区域配套分拣中心和居民小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建成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个以上。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合理布局,加强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站建设。到2022年,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5%,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70%,形成布局合理的“回收网点、分拣/拆解中心、交易市场”三位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居民小区、行政村、企事业单位普遍设置规范化回收网点或物流回收服务点,智能回收终端投放100台以上,回收网点或物流回收服务点总量达到300个左右。到2025年,“回收站点(暂存点)+智能回收箱+人工服务”全覆盖,满足全口径固体废物再生资源分拣交易要求。
4、推进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能力
积极推动建筑垃圾精细化分类分质利用,对建筑垃圾充分回收利用,统筹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降低碳排放量。健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标准体系,提高再生产品质量。推行建筑渣土和工程泥浆的供需对接,研发工程泥浆资源化利用工艺,提高资源化利用率。
5、健全农业固废利用处置体系
推动将秸秆、猪粪等生物质采用堆肥发酵等低能耗技术资源化处理,降低利用处置过程的碳排放量,将其产物作为肥料、土壤营养土使用,或作为生物燃料使用,实现部分碳中和。深入推进“清洁田园”行动,清除田园积存垃圾,整治农业废弃物,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到2025年,新增一批美丽生态牧场,新增无害化处理能力1500吨/年,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达到90%以上。
6、强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创新
健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科研扶持政策,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泥等资源化利用研究,积极推进固体废物管理领域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理论和技术研究。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集中处置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开展技术示范。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我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建立各类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统筹协调机制,促进共建共享,加快多元协同处置体系建设。依托现有的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骨干企业,打造全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产业样板。
7、推进固体废物协同利用能力建设
根据固体废物处置的现实需求,统筹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布局,构建协同处置产业链,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涵盖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多种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的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探索将废弃家具、园林绿化垃圾、秸秆等生物质废物,协同生产成型燃料、机制木炭等可再生能源。加大对建筑渣土、污泥、淤泥协同制砖、陶粒的研发应用力度,拓宽资源化利用产物的出路渠道。推动餐厨(厨余)垃圾发酵沼渣、畜禽粪便、市政污泥等有机固废协同堆肥、生产营养土,形成农用肥、营养土生产链和使用链。
(六)加强固体废物监管执法
1、推进数字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数字化政府建设,健全网上智能化审批模式。加大数据资源整合,构建各部门之间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政府数字化治理效能。争取实现重点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可监控、可预警、可追溯、可共享、可评估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全面应用新时代“枫桥经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智防智控模式,实现网格化管理。
全面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精准化和智能化,强化日常数字化监管,实现全领域电子化申报,督促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和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在“浙江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线上注册,建立固体废物从产生、收集、运输、利用、处置全流程的闭环管理。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版),建立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电子管理台账,如实记录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持续扩大“浙江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覆盖面,提升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企事业单位上网率。到2021年,年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50吨以上的单位全面完成上线注册应用;到2022年,危险废物产生企业上网率达到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上网率达到100%。强化危险废物运输企业监督管理,危险废物运输转移联单和电子运单互联率保持100%。
全面应用“浙江省固废治理数字化应用”系统,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废物智慧监管,提高电子监管覆盖面。
2、加大固废执法力度
落实固体废物违法有奖举报制度,将固体废物收运处置纳入环境综合执法,定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将工业固体废物纳入“双随机”环境执法计划,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行刑衔接机制,重拳打击非法倾倒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建立固体废物重点监管企业名单,予以公布并动态更新,并纳入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内容,将考核结果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
加大固体废物转运环节管控力度,狠抓固体废物物流及资金流的管理,严禁人为设置省内固体废物转移行政壁垒,严查将处置费用直接交付中间人并委托全权处置的产生单位,鼓励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固体废物物流、资金流情况开展审计。
探索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对违法人员实施行业禁入,使具有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的经营者“一次违法,处处受限”,提升环境违法成本。结合现有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加强固体废物监管村(镇)网格化巡查队伍。结合数字网格化管理,实现“线上监管,线下执法”,督促乡镇(街道)组织人员加强环境巡查,严厉打击违法倾倒工业固体废物的行为。
3、夯实产废主体责任
延长产废者的责任追究链条。坚持污染物“谁产生、谁负责”、“谁产生、谁治理”的原则,建立各制度的监督机制,执法部门严格执法,保证制度有序推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落实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将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理处置等重点高环境风险企业纳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强制性参保范围。积极培育第三方环境风险评估市场,鼓励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从事环境风险评估咨询服务。
建立环保产业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大力培育发展环保产业,推动环保管家受产废者委托统筹开展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及处理处置工作。按国家相关要求实施铅酸蓄电池、车用动力电池、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鼓励产品制造商或销售商构建逆向物流模式,对自己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或包装进行主动回收。制定全市生态补偿金支付标准,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建立跨地区转移处置横向补偿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建立部门分工协作与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实施的组织领导。慈溪市人民政府对全市范围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健全固体废物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属地管理,加强跨区域固体废物转移的协调;推动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方式转变,强化行业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职能,促进固体废物处理产业化发展;产业集聚区和街道、社区、镇村等基层管理组织将固体废物治理纳入管理工作范围,不断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严格督查考核
强化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考核,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美丽慈溪”等年度绩效考评工作,下达目标任务,建立分层级考核制度,健全考核体系,实行行业与属地相结合的考核负责制。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每年对全市固体废物分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和排名通报。推行“十四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执行情况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对评估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梳理,确保规划实施成效。
(三)强化政策支持
逐步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投入,不断拓宽固体废物处置筹资渠道。设立固体废物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固体废物处置的投入力度,加强全市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专项资金保障。支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所得税、环境保护税等优惠政策,鼓励绿色信贷,支持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发放绿色债券。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有效增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投资吸引力不断探索依靠市场机制推动固废综合利用的路径和模式。
(四)引导社会参与
开展固体废物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深化信息公开,全面落实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装树联”,化解项目落地“邻避效应”。推行危险废物和污泥重点企业年度污染防治信息发布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和公众参与、监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管工作。
附件
附件1 慈溪市“十四五”固体废物重点规划工程清单
慈溪市“十四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工程清单
序号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起止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责任主体 |
1 | 危险废物 | 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建设 | 在滨海经济开发区建成覆盖全市的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体系。 | 2020-2021 | 800 | 宁波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 |
2 | 铝灰利用处置项目 | 在滨海经济开发区建成葛洲坝展慈(宁波)公司铝灰渣利用处置2.5万吨/年。 | 2021-2023 | 6000 | 宁波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 | |
3 | 工业固体废物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处置体系建设项目 | 以坎墩街道为试点建设一般工业固废分拣中心,并逐步推广,建成覆盖全市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处置体系。分拣中心尽可能选择镇(街道)的工业集聚区内,有污水接管条件,满足防雨、防渗、防扬散的环保要求,按照“回收利用、填埋、焚烧”三分法设置贮存分区,场地内要满足计量地磅安装条件,有一定的车辆装卸和作业周转空间,场内必须设置专门的办公场所,重点区域安装监控视频。 | 2021-2025 | 800 | 宁波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 |
4 | 东部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 | 在滨海经济开发区建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等综合垃圾填埋场,其中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项目来源于宁波市“十三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 2021-2023 | 15000 | 市综合执法局 | |
5 | 污泥 | 污泥综合减量项目 | 建成慈溪市排水有限公司污泥综合减量设施(200吨/日),包括东部污水处理厂、北部污水处理厂、慈溪市污水处理厂和周巷污水处理厂。 | 2021-2022 | 8000 | 慈溪建设集团 |
6 | 生活垃圾 | 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项目 | 建成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垃圾焚烧炉排炉(三期)工程项目8号炉,9号炉视垃圾处置情况适时启动,总处理能力1500吨/日。 | 2021-2023 | 40000 | 市综合执法局 |
7 |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建设项目 | 在坎墩街道建成生活类综合性分拣中心1个,2.2万吨/年。 | 2021-2022 | 800 | 市商务局 | |
8 | 建筑垃圾 | 慈溪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 | 在新浦镇原中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年处理普通建筑垃圾10万吨,装修垃圾(含大件垃圾)63万吨/年,废弃泥浆70万方/年。 | 2021-2023 | 45000 | 市综合执法局 |
9 |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 东部和西部垃圾填埋场治理项目 | 对滨海经济开发区原东部垃圾填埋场和周巷原西部垃圾填埋场进行整体生态治理。 | 2021-2025 | 100000 | 市综合执法局 |
10 | 农业固体废物 | 慈溪市悟能农业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提质扩容建设项目 | 在新浦镇悟能农业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实施提质扩容建设项目。项目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拟购置无害化处理设备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建成新增处理病死动物1500吨的年处理能力。 | 2021-2022 | 800 | 市农业农村局 |
11 | 其他固废资源化 | 车辆拆解项目 | 在新浦镇原敦和园区内建设年拆解车辆5万辆项目。 | 2021-2023 | 3000 | 市工贸集团 |
附件2
“十三五”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十三五”期间,慈溪市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一般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处置量逐年降低。环统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有所下降,2019至2020年,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有所上升;2015年至2020年,一般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逐年增高,2018年至2020年的综合利用率均高于99%。其中,2020年,慈溪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2.074896万吨。具体见图2-1。预计到2025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总产量为25.07万吨。
图2-1 慈溪市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利用趋势图(2015-2020年)
全市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较高的行业为:其他电力生产、涤纶纤维制造、棉印染精加工、机制纸及纸板制造和铝压延加工等。
在综合利用方面,废旧金属、粉煤灰和炉渣、废服装边角料、塑料边角料等高值工业固废有专门的回收企业主动收购。2018年至2019年综合利用市内工业固废分别为3652.40吨和1052.30吨。在填埋焚烧方面,2015年至2018年,全市需要处置的布角料、海绵等一般工业固废主要由环卫部门运送至西三垃圾填埋场填埋为主(现已封场)。2019年起,全市可焚烧的一般工业固废主要由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掺烧处置,总处理规模为2250吨/天,以处理生活垃圾为主,约可富余300吨/天用于掺烧处置可焚烧一般工业固废。
2、危险废物
①工业危险废物
“十三五”期间,慈溪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高效实现了利用处置。其中,2020年,慈溪市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为7.48772万吨。具体见图2-2。预计到2025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约为12.96万吨。
全市共有工业危废产生企业468家,涉及17个镇、街道和2个园区管委会。慈溪市的产废企业共涉及22大类行业,其中产废企业数量排前3位的行业是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排名前3位的行业是金属制品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全市危废均转运至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置,主要去向有38个利用处置单位。截至2020年,慈溪市共有5家持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具体见表2-1。
图2-2 慈溪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趋势图(2015-2020年)
表2-1 慈溪市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企业相关情况
经营模式 | 经营许可规模 | 实际经营规模,吨/年 | |||
2016 | 2017 | 2018 | |||
慈溪市远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收集、贮存、利用 | / | / | 4677.73 | |
宁波国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收集、贮存、利用 | 含铜废物(397-051-22)1.14万吨/年 | / | / | 393 |
失活废催化剂1.7万吨/年、失效废催化剂0.3万吨/年(772-007-50) | 53.9 | 884.031 | 1031.84 | ||
宁波诺威尔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 收集、贮存、利用 | 再生废包装桶0.495万吨/年、破碎废包装桶1.44万吨/年(900-041-49) | / | / | 83.15 |
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配套飞灰填埋场 | 垃圾焚烧发电飞灰填埋配套 | 总库容为29.7万立方米 | 43617 | 42300.52 | 43489.01 |
②医疗废物
“十三五”期间,慈溪市的医疗废物收集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至2019年增长率为5.32%,2020年医疗废物收集量有所回落,该年共产生医疗废物1648.13吨,每年的集中处置率均为100%。具体见图2-3。据预测,到2025年慈溪市医疗垃圾的产生量将达到1387吨。
-
图2-3 慈溪市医疗废物收集量趋势图(2015-2020年)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