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282668484527P/2023-179494

发布机构:

市新市民服务中心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其他

发布日期:

2023-07-28

成文日期:

2023-07-28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1号建议的答复

胡云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吸引新市民来慈创业就业的建议》已收悉,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优化新市民公共服务供给

一是不断提升量化积分管理水平。我市从2018年开始试点公共服务量化积分制度,并取得了良好效益。去年11月开始,根据上级要求,正式启用“浙里办”平台上的“浙里新市民”新应用系统。这个系统进一步完善了量化积分体系,突出了以电子居住证为载体,以“省级共性+市县个性”的积分体系为核心,实现居住证跨区转换互认及省级共性积分互认自动赋分、市县个性指标人工赋分新模式,为新市民提供从居住登记到积分获取再到公共服务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对此,我市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工作推进:一方面,加大宣传,让更多新市民知道并享受制度红利。新市民服务中心利用“我在慈溪”“慈溪发布”微信公众号,以及慈溪日报等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宣传量化积分政策,通过现场设摊、分发折页、电子屏播放、悬挂横幅等多形式多举措落实政策内容宣传,做到广而告之。目前,在平台上参与量化积分的新市民达到8.6万余人(其中自主申请1.8万余人)。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积分运用的含金量。新市民服务中心主动作为,努力挖掘拓宽积分应用领域,在原新市民随迁子女入学、新市民公租房补贴、新市民专项优惠贷款三项应用的基础上,新增积分体检、积分观影、体检休养、文艺演出四项积分应用,惠及更多新市民享受公共服务便利。今年以来,通过积分入学11508人,公租房补贴申请3090人,另外,中心会同慈溪农村商业银行开发新市民专属优惠贷款产品——和美新市民贷,目前已签约新市民4千余户,贷款合同额度近6亿元。

二是切实加强随迁子女教育保障。我市推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转)学政策,按照“居住证+积分排序”实施梯度入(转)学,也可凭父母在慈房产入(转)学,全面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入学。按居住证入学的随迁子女,以镇(街道)及城区为单位,根据能提供的学位数和学位分布情况,以居住地相对就近原则,结合量化积分高低等因素,统筹安排入学。

(统筹安排顺序如下:1.随迁子女本人和父母均持有居住证;2.随迁子女本人和父母一方均持有居住证;3.随迁子女本人持有居住证;4.随迁子女父母均持有居住证;5.随迁子女父母一方持有居住证;

要求转入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其父母持有我市房产或有效的居住证,可以向居住地教办(教辅中心)提出转学申请,各教办(教辅中心)根据辖区内学校学位空余情况进行统筹接纳。)

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公办民营”外口学校办学专项经费及民工子弟学校补助,2022年安排预算资金950万元。原民办的7所民工子弟学校已转为政府举办5所,全额购买学位2所,更好地保障随迁子女入学需求。2023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民办民工子女学校补助”80万元,投资3.5亿元的龙头山教育地块(城区新市民子女学校)已启动建设,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招标。同时,全面落实省“两为主”(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不断提高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随迁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混合编班、统一管理,随迁子女在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竞赛活动和评优评先中与本市户籍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新市民子女学校全部纳入教育共同体建设对象,坚持城乡教师交流轮岗,优质核心学校与其帮扶结对,不断提升新市民子女学校的办学质量。目前,我市义务段学校在读随迁子女57012人,占我市义务段学生总数的48.15%。2022年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97.7%(含政府购买服务),2023年起100%保障义务教育阶段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或政府购买学位的民办学校。随迁子女在我市参加高中段招生考试的人数也持续增长,2022年参加人数为4458人,占高中段招生考试人数的38.96%,比2021年增加805人,增加比例为22.03%。

三是着力改善新市民居住条件。从统计数据看,大多数新市民仍以散杂居为主,但大部分出租私房房龄长、设施老化,其中80%左右无独立厨房和卫生设施,仅能够满足低要求、低成本的生活需求。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改善新市民居住条件。

1.实施新市民集中居住项目建设。2012年起我市实施新市民集中居住项目建设,至2022年7月,由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推进的新建、在建流动人口集中居住项目共计18个,建筑面积约18.92万平方米,可入住约1.7万人。据统计,自补助政策出台后,市财政累计对新市民集中居住项目补助1385万元。

2.推进租赁类保障性住房建设。2020年起市委市政府将流动人口集中居住问题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出台《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慈溪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的通知》(慈政办发〔2022〕35号)文件,明确了可以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空闲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存量闲置房屋和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将闲置的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的公租房、租赁型人才安居专用房、安置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调整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使用;支持将企业自建职工宿舍或公寓转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累计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9万套(间),确保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套数占新增住房供应套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

除保障性租赁住房外,2019年开始,中心和市住建局共同推出公租房补贴政策,保障采用发放租金补贴方式进行,经审核核准且纳入本年度保障的家庭,从申请时次月开始保障,补贴标准为:中心城区100平方公里范围内每月317元;中心城区100平方公里外每月231元。保障期限36个月,保障期内补贴标准不作调整,一次审定,三年有效,每年发放。2023年计划保障2000户,五年来共有5千余户新市民享受到了这一补贴政策。

3.推进产权让渡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出多种渠道的产权让渡类保障性住房政策,把新市民纳入到包括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人才公寓和共有产权房保障范围。其中,我市共有产权房试点工作方案已下发,拟推出中心城区首次试点房源98套,限价房剩余房源转为共有产权住房18套;同时2023年,中心城区内计划集中建设共有产权住房不少于100 套,中心城区外各镇可以从既有商品房配建项目的配建房源中选取部分或全部房源转用为人才共有产权住房,也可以安排人才共有产权住房用地集中建设,慈溪市滨海开发区(龙山镇)、观海卫镇、周巷镇按照属地实际人才购房需求规划,各筹建不少于50套人才共有产权住房试点房源。

四是推动新市民医疗保障提质拓面。我市主要通过两方面举措提升新市民医疗保障水平。一方面,切实加大在慈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力度。自2023年1月1日起,在慈新市民(外地参保人)在遵循先备案、查定点、持卡(码)就医流程的前提下,可实现在慈就医直接结算。目前,我市已有159家医疗机构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功能,32家医疗机构开通了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基本覆盖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零售药店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功能。另一方面,努力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象范围。在本市居住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持本市有效居住证参加我市居民医保,其中0-6个月新生儿,其父母一方已参加本市职工医保累计缴费满1年且当前职工医保待遇正常的,可由父母一方持户口本(出生医学证明)及父母一方的本市有效居住证为其办理参保手续。

(二)提升新市民综合素质

提升新市民综合素质是我市一直在努力推进的一项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

一是提升文明素养。2008年以来,为进一步提高新市民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其在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始实行。历经十余年,中心组织乡音讲师团、新市民基本素质教育讲师团以及特聘调解员、联谊员等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教育培训,培训内容愈加丰富多样,培训模式从由单一的线下培训,转变到线上线下联合培训,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新市民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截至去年已累计培训90万人次。

今年,作为全宁波试点市,我市将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新市民法治安全文明宣教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我市新市民的法治素养、安全素质和文明素养。主要目标是,全市范围内建设宣教培训基地2个,各镇(街道)建设体验中心50个,各村(社区)达到体验室全覆盖;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宣教培训师资梯队,落实市级层面导师100名,镇级讲师370名,村(社区)兼职讲师不少于2560名。同时持续深化行业主管部门、属地、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合力机制,对全市九十余万新市民进行“法治安全文明”主题宣教活动全覆盖,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每年至少集中培训两次6学时,努力实现我市新市民“量”“质”双提升。

宣教培训活动紧密结合慈溪实际,除了宁波市统一开发的“1+7”规定课程之外,中心已将“新市民学堂”学习平台中的慈溪特色、量化积分、融合性组织建设、子女就学、安全知识等内容迁入宣教培训线上学习平台“新市民法治安全文明教育培训”,打造慈溪专区,实施自选动作,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宣教培训工作已在坎墩街道、新浦镇试点开展。二是提升劳动技能。将新市民等群体作为技能提升重点培训对象,通过全方位宣传、市镇村联动、地毯式排摸,全面做好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发动工作,并根据其不同培训需求,既有适合企业需求的车工、钳工、模具工、铣工等二产类工种,也有符合个人就业创业的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电子商务师等三产服务类工种,做到“各学所需、应培尽培”,每年职业培训人数超3000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超1200人。同时,加大培训政策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的,可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或技能提升补贴等。同时,相继出台技能人才在人才公寓、购房补贴、居住证申领、子女入学、户口迁移等方面服务政策,畅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互认通道,落实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岗位补贴、引进高技能人才安居补助、租房补贴等政策,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新市民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三)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

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人才引领创新战略,完善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育留用相关扶持政策,在创新创业资助、住房安居、子女就学、培养升级等方面都给予重点支持,努力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来慈创新创业。截至目前,我市人才资源总量44.88万人,集聚宁波市高级及以上层次人才800余人,2022年新增就业大学生首破2万人。市财政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将人才发展作为财政保障重点,2022年投入人才专项资金9590万元,落实国家和省重点人才配套奖励,对高层次人才奖励包括安家补助、购房补贴、租金补助、就学补助等政策(领军人才创业创新资助、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购房补贴、博士后生活资助等高层次人才政策经费超3000万元,为14名高层次人才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2023年市财政预算安排1.3亿元,将以贯彻落实《关于发挥人才优势强化人才引领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提供坚强人才支撑的意见》(慈党发〔2023〕20号)为主线,持续优化慈溪人才发展环境,高质量建设“智造人才友好城”,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数量提升、结构优化。一是加快慈溪人才新政3.0全面落地,全面实施人才强企专项人才政策,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育激励政策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市人才政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高层次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局面。二是继续实施上林人才培养项目和上林工匠培养工程,通过落实培养津贴、研修培训、培训(学费)补贴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专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壮大我市高层次人才基本盘。三是继续会同住建、教育等部门,落实高层次人才安居、子女入学、配偶就业、落户等人才服务政策,协调解决好人才“关键小事”“高频服务需求”,努力促进高层次人才扎根慈溪、共享发展。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新市民服务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慈溪市新市民服务中心

2023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