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K14932066/2023-175849

发布机构:

市文广旅体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其他

发布日期:

2023-05-08

成文日期:

2023-05-08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市文广旅体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3-05-08 14:57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体局

2022年以来,慈溪市文化旅游工作聚焦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中心大局,着力推进公共服务提效、文旅融合提速、产业发展提质。

一、工作进展

(一)聚焦精神“共富”,提升文化惠民“服务力”

一是推进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完成省民生项目“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90个,文化驿站、乡村博物馆等12家。创建宁波市级“一人一艺新空间”“天一书房”各1家。文化馆评定为国家一级馆并创省“幸福文化馆”,图书馆开展第七次全国图书馆评估定级。累计开展“四百文化”等活动400余场,送戏下乡430场、公益电影5598场,大剧院演出48场。2022年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满意度名列全省第12位。慈溪市电影公司获评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二是推动文化资源活态传承。申报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个,入选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3家,2021年省非遗保护发展指数排名位列全省39位(较去年提升41位)。深耕瓯乐文旅融合“金名片”,瓯乐团在2022亚洲海洋旅游发展大会等10余场重大活动亮相,《听瓷》入选首批省级公共文化国际交流项目,《越·瓷风》申报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节目选拔。“千年越窑·秘色慈溪”入选浙江文化标识创新培育项目。

三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推进潮塘江沉船保护修复,设立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潮塘江沉船保护基地。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入选全国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成立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慈溪考古工作站、浙江省文物鉴定(古陶瓷)培训基地(慈溪上林湖)。落实白洋路环湖道路工程等“考古前置”审批项目5个,推进慈溪碑林、虞氏旧宅安防系统改造等工程。

(二)推动城乡“共美”,提升全域旅游竞争力

一是强化重点项目引领。实施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程30个,牵头实施“梅林茶苑·古道探幽”“上林瓷苑·五磊梵音”精品线路,推进伏龙山丛林探索乐园等项目建设,鸣鹤古镇获评浙江省“智慧景区”、宁波市“最靓特色街区”,谋划鸣鹤古镇白洋湖区块整体提升规划编制。

二是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实施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完成结对帮扶330户。匡堰镇入选宁波市全域乡村旅游示范区培育单位,倡隆村入选省首批“金3A”景区村创建名单,3家单位入选省等级民宿、非遗文化民宿创建名单。兑现2021年度资金补助951.5万元。前三季度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67.33万人次,位居宁波第2位,1-10月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23%。

三是加强文旅IP营销。举办2022慈溪杨梅节,发布“慈溪有礼”商品69件、“慈溪有游”线路8条,培育宁波市级以上“百县千碗”美食示范(体验)店4家。联合开展葡萄节、红菱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4次。积极开拓旅游市场,赴地市开展营销推广7次,举办“浙里慈溪·瞰见未来”短视频大赛、“云游乡村·相遇慈溪”网红达人采风等活动。

(三)着力提质扩面,提升体育发展“驱动力”

一是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发布《慈溪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市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选址初步确定,完成百姓健身房等宁波民生实事项目16个,完成“环浙步道”慈溪段73公里标识系统安装,完成新建小区配建体育设施项目4个。市体育馆通过省公共场馆服务大提升评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500余场次,“一人一技”等科学健身指导38期,受益群众逾96万人次。预计到年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4.5%。

二是推动产业提质升级。重视品牌打造,浙江力玄科技获评2021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伏龙山滑翔伞基地获评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入库934家企业。截至目前,我市体育彩票总销量2.52亿,排名宁波第二,完成销量目标98.4%。

三是深化竞技体育发展。承办甬超联赛、宁波市青少年田径比赛,田径项目总分跃升至宁波第3位(2021年排名第6)。优化全市青少年训练点校布局,新增重点项目训练点校1家,设立市级游泳训练基地1家,向宁波输送运动员18名,向省队输送运动员3名。慈溪籍运动员在省运会贡献19金,冯思璇夺得2022射击世锦赛青年组团体金牌并破世界青年纪录。

(四)护航市场发展,提升监管执法“执行力”

一是提升政务审批服务效能。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全覆盖。根据宁波市保障“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改革工作要求,深化“减证便民”。加强对拓展延伸镇(街道)、村(社区)指导,新增镇(街道)、村(社区)申报点4个。

二是夯实文旅市场安全底线。推进行业领域“除险保安”,落实疫情防控“守小门”责任,开展专项检查210次,检查场所660家次。开展地面卫星电视接收设施联合执法检查91次,立案查处2起,拆除非法境外卫星电视接收设施580座。截至目前,共检查各类场所2532家次,办结案件45起、罚款处罚62.77万元。牵头公安、消防、卫健等7个部门对全市66家娱乐场所开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三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根据“双减”工作要求,做好校外培训机构转登接收工作。根据审批规范和准入指引,落实事项认领、审批点增设等监管服务,实现358家校外艺术类培训机构100%准入。

二、2023年重点工作思路

2023年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围绕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在推动文艺繁荣、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上,积极探索文旅体赋能共同富裕新路径。

(一)实施“品质惠享”工程,推动文化事业共享共荣

一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开拓“未来社区+”“公园+”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文化驿站、城市书房、乡村博物馆等22家,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78个、覆盖率力争达到80%。结合西潮塘区块规划,补缺城西片区文旅体基础设施空白。对照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标准,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行动,完善“云享艺”等数字化平台,“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率力争达到82%,推动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评估排名提档进位。谋划市非遗展示馆建设,实施图书馆维修、博物馆库房改造等民生项目。推进非遗旅游景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等“非遗乡传”品牌培育,力争省非遗保护发展指数排名提升。

二是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强化考古研究、活化利用等体系建设,推进文物建筑保护性开放,丰富城乡业态,在虞氏旧宅试点招引文旅项目,推动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达蓬山摩崖石刻等文物保护项目,推进潮塘江元代沉船保护修复与古船博物馆筹建。深化全市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编制上林湖越窑遗址安防工程方案并报国家文物局立项。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在项目建设、土地储备中落实“先考古、后建设”“先考古、后出让”等考古前置政策。推动省文博事业发展水平评估指标排名提升。

三是打造“兴文融旅”品牌。打响特色节庆IP,举办第七届越窑青瓷文化节、氧气森林音乐节。打响瓯乐文旅IP,推动瓯乐团改革,积极开拓少儿艺术培训、全国巡演等运营模式,深化与浙江省音乐学院、港中旅集团等院企合作,谋划瓯乐文旅演艺园区,开拓文旅演艺、瓯乐文创、“茶瓯坊”剧场等市场,创排提升精品剧目2台。推动市博物馆、上林湖越窑博物馆景区化建设,创新考古研学等业态。实施艺术振兴乡村计划,推动艺术村庄、艺术特色风景线等乡村文旅品牌培育。

(二)实施“景城一体”工程,推动全域旅游融合融新

一是优化区块资源布局。借势借力翠屏山中央公园规划契机,加强对接、主动融入宁波“文旅金三角”建设。按照区域相邻、资源相依、产业相近的原则,积极谋划片区联动发展新模式,建立“1+X+18”(即1个牵头部门、若干部门平台及各镇街道)工作机制,推进全域文旅体资源挖掘和布局谋划,建立全市文旅体资源项目库、项目册,形成动态“出入库”机制,推动研学旅游、康养旅游、水上运动休闲等新业态开发建设。系统梳理市级国有文旅资产,注入农旅集团,做大做强国资平台,理清理顺条块结合的国有景区管理体制。强化招商推介,依托旅交会、旅展等平台,开展文旅体项目推介,推动鸣鹤古镇酒店、国潮水街等项目落地,推进省文化和旅游投资推进综合评价指数排名提档进位。

二是实施“乡游富民”计划。优化产业政策体系,针对现有“旅游+”融合基地、旅游商店等业态,完善“准入退出”动态调整机制。结合“乡游宁波”共富路建设,在重点镇试点乡村度假“样板地”、乡村民宿“集聚地”、乡村文旅运营团队培育、乡村旅游经营合作模式创新等4项重点工程,完成农户帮扶指标,指导匡堰倡隆村创建首批省级“金3A”景区村、首批宁波市级旅游共富示范村。推进品牌创建,力争新增宁波市级以上示范基地(项目)3-5个,指导现代农业园区创建3A级景区1个。推动青瓷文化传承园等国有景区、鸣鹤古镇等开放式景区管理体制改革。

三是强化城市形象推广。提炼城市文化要素,拍摄全域旅游宣传片、《徐福·长生术》电影,以此为载体展现慈溪地理、建筑、文化、特产等元素。提升“秘色瓷都”城市辨识度。依托瓯乐团、青瓷文化传承园、上林湖越窑博物馆等平台资源,打造瓯乐巡演、上林青瓷文创等外宣“金名片”。完善旅游营销体系,强化文旅慈溪Logo应用。积极拓展长三角客源市场,开展城市路演等宣传活动2-3场。实施“慈溪有味”“慈溪有礼”“慈溪有游”IP营销,深化“百县千碗”“六进”(进机关食堂、进学校、进景区、进社区、进饭店、进高速服务区)工程,培育省、市体验店4家。结合东西部帮扶、山海协作,开展文化走亲等文旅交流活动5次以上。

(三)实施“强基培优”工程,推动体育发展提质提速

一是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编制《慈溪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谋划体育公园建设,力争启动市体育中心(游泳馆)等重点项目。实施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维修等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翠屏山登山步道整合提升工程,形成“1主线+19支线”步道路网,做好翠屏山沿线慢行系统建设前期工作。筹办慈溪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推广“社区运动会”,计划举办各级全民健身活动450项以上。完成体育总会换届,广泛开展“一人一技”体育技能公益培训等科学健身指导活动。力争到2023年底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到2.7平方米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4.6%以上。

二是深化竞技体育强基工程。培育高水平赛事品牌,力争承办中国足球协会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浙江慈溪分赛区)、U系列田径联赛、全国轮滑公开赛等高等级赛事,以及省协会杯气排球冠军赛、省幼儿棋类赛等省级赛事。深化新型体校改革建设,创新办学办训模式,实施走训与“三集中”相结合,做好慈溪籍选手亚运会参赛保障工作。对照“牵手亚运”考核要求,与编办、教育、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对接,制定出台《慈溪市引进高水平运动员和退役运动员安置实施方案》。

三是推进文体产业稳进提质。完善体育产业统计,力争总量、增加值、规上企业数均实现正向增长。拓展体育消费业态,创新体育消费季、体育夜市等新型体育消费载体,配合做好宁波创建国家体育消费城市工作。支持观海卫镇创建省级运动休闲乡镇。

(四)实施“文旅智治”工程,推动市场运行有力有序

一是推进政务服务转型。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围绕整体智治目标,推动核心业务数字化,建设文旅体数字化改革项目库,全力打通便民利民线上服务渠道,上线“非遗智管云”数字化平台,拓展“非遗工坊”等小切口场景应用,实现与“浙里文化圈”“浙里健身”等上级应用的全面贯通。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重点推进一事联办、全城通办和数据共享工作,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过程监控、“好差评”闭环,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审批模式精准化发展,实现审批服务“一口清”。

二是完善监管执法体系。夯实安全生产底线,健全智能监管体系,结合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优化旅行社质量监督系统运行。推行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文旅体企业红黑榜和信用平台信息运用。规范校外艺术类、体育类培训机构办学,建立健全“部门主导+属地协同”监管体系。完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体系,提升执法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化应用,对市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审慎包容监管。

三是推进市场优质发展。强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重点做好限上住宿业经营情况动态分析与预判,力争限上住宿业增速排位宁波前列。积极助力稳链纾困工作,征集文旅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做好政银企对接。完善政府平台融资体系,由农旅集团牵头成立乡村振兴基金(农旅集团母基金),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以混改和基金扶持形式,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加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文化体育等领域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