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7421869759/2021-130557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日期:

2021-03-17

成文日期:

2021-03-17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慈溪市农业农村局202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1-03-17 10:34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一、2020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慈溪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宁波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三确保”,着力推进乡村产业、美丽乡村、强村富民“三大攻坚”,抓好党建引领、两进两回、活力激发“三大保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压舱石作用愈发稳固。我市作为宁波唯一区(县)成功入选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效明显的县(市、区),并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培训班在我市圆满举办,并获部省领导“理念新、点位好、组织优、学习借鉴性强,展现了浙江‘三农’特色”的高度评价;继列入省数字乡村试点之后,又以宁波唯一区(县)获全国第一批数字乡村试点县,并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帮扶模式创新入选《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案例选编》,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对口扶贫的做法获国扶贫办刘永富主任批示回信;被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并先后列入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和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培育创建名单;我局荣获浙江省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集体。202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43亿元,同比增长2.0%,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0.51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均为近年来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50元,同比增长7.5%,增速列宁波大市首位;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5元,同比增长14.3%,收入绝对值继续再宁波市五个监测显示(区)中保持首位。

(一)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一是抓好“六稳六保”。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宁波市和慈溪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最大决心、最大力度、最实举措,确保“两手抓两战赢”,及时出台增产保供和复工复产各项政策办法,创新“一人一棚”、“农企+农场+农户”全产业链等复工复产模式,整体工作宁波大市领先,海通集团复工复产做法荣登《人民日报·海外版》头条。紧盯粮食生猪增产保供任务,第一时间成立农业工作专班,制定专班方案和考核评价办法,积极创新产业扶持、发展模式、增产技术、服务机制等四大举措,奋力争先创优,全力促进增产增效和经济增长,取得良好成效,上半年农业专班推进指数处全省前列,宁波大市第一。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9.18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08%;年度两个生猪新建任务场完成进猪目标,全市生猪存栏15.57万头,完成年度任务的110.3%,出栏24.35万头,完成年度任务的113.3%,出栏量居宁波大市首位。二是优化产业平台体系。围绕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精心谋划实施“3995”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区多园”和坎墩大学生创业园提升工程,投资80亿的正大智创湾一期项目全面启动,新浦镇葡萄产业园提升工程竣工验收并获评省级果蔬特色强镇,加快周巷镇省级特色强镇重点项目进度。市级六个年度特色园项目有序推进,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项目全面竣工,年度完成农业有效投资达8.45亿元。三是提升经营主体质量。推进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出台试点工作方案,引导开展各级示范社创建,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0家,省级示范社18家,宁波市级示范社31家。积极推动家庭农场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成功申报成为全国家庭农场标准体系建设试点,着力打造家庭农场标准体系的“慈溪样本”。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稳步壮大农创队伍,新增高素质农民306人(次),累计1965人(次);遴选12名创(就)业大学生参与宁波市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下拨2019年度大学生农业创业就业奖励资金184万,入选2020年度泛3315项目创新(业)团队(个人)2个,我市2位农创客进入央视全国首届三农创业帮扶真人秀“三农创客英雄汇”大赛前十名,其中绿兴农业科技叶红霞获卓越创意奖。四是深化绿色生态发展。深化巩固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建成果,抓紧抓实养殖尾水治理、“肥药两制”改革、“清洁田园”行动、美丽牧场创建、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等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农牧饲料加全产业链循环生产建设,全年建设省、宁波市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6个、氮磷生态拦截沟渠4条,创建省级美丽牧场3家、宁波市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2家。“慈溪泥螺”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评审,成为我市首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水产品。五是推进数字乡村运用创新。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展现现代农业转型和主动顺应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新风向、新动能。以“一中心一平台五应用”为核心,以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监管数字化为重点,积极开展省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推进崇寿“众家治村”数字化升级打造、乡村治理积分制“桥头分”试点、匡堰数字乡旅创新运用等数字乡村实践运用,以“智治”赋能乡村治理。完成2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建设,15家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投资400余万的数字驾驶舱已进入招标程序,并积极发展数字产业,推动正大畜牧饲料特种装备产业发展,预计年度产值可达到10亿元以上。大力实施农业“机器换人”,龙山镇和观海卫镇创建成为省级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镇,全年到位农机具购置补贴1066万元,受益农户415户。深入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行动,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建立农产品发布平台,强化网联网销和直播直销,2020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37.8亿元,位列宁波大市首位。

(二)高品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分类建设。制定出台《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加快“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收尾,全市26个精品(示范)村、110个美丽宜居村全部完成建设,中横线精品线和两条镇级风景线(胜山镇四灶浦江沿江风情线和新浦镇海韵风情线)已全部竣工,“十三五”期间乡村总投资将达到8亿元。实施乡村振兴典范村培育建设,统筹片区式中心村建设、未来乡村慈溪做法探索等创新举措,以数字赋能、人文聚力、产村融合为抓手,扎实推进首批12个村试点,确保总体出形象。我市获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年度考核优秀。二是大力推进乡村美丽经济转化。依托“三村一线一项目”建设,积极挖掘当地自然资源,人文特色,整合“三资”“三地”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进美丽经济发展。探索“地理标志+绿色产业+X”融合经营模式,如“地理标志+杨梅+旅游”,借助慈溪杨梅节开幕式,结合越窑青瓷等旅游线路开发,打造杨梅采摘、青瓷文化展示、农家乐于一体的杨梅休闲观光景观带。桥头镇五姓村与上海国盛集团采用“乡村基础建设服务于产业融合运营”模式开展合作,通过国有资本牵头、专业化社会力量参与。各地积极学习先进,对接多元投资主体,合力促进产村融合、村强民富的氛围进一步提升。三是协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组织开展乡村“清洁行动”和庭院美化行动,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发展。

(三)高水准推进“强村富民”。一是加速构建持续增收机制。巩固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新飞地物业、抱团置业、投资入股等发展模式,探索推进闲置农房激活利用试点,周巷、观海卫由镇政府等牵头集体抱团发展集体经济,带动13个村增收;匡堰镇岗墩村民宿建设项目二期工程激活利用村内闲置农房7幢,占地800平方米;龙山镇山下村民国风情一条街建设项目利用村内闲置校舍、村集体闲置房屋及村民闲置农房40余间,占地1800平方米。全市已累计排摸利用闲置农房408间,占地面积17845.66平方米,建筑面积24826.76平方米,带动投资5289.2万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赋权活权为着力点,释放改革红利,下达村集体发展扶持专项补助资金3364.91万元。做好村发展留用地指标兑现工作,年度落实资金2500多万元。组织开展消薄“回头看”,建立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兜底保障制度,落实财政补助金2975万元。全市经营性收入40万元以上村可达85%以上,20万元以下村全面消除,总收入100万以上村达96%以上。二是攻坚推进对口扶贫。认真落实上级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决策部署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社会帮扶、消费扶贫等多项工作。首个宁波对口帮扶黔西南州产业园援建项目——慈溪·安龙万洋众创城项目一期于9月22日顺利开园,入园投资企业14家。实施年度帮扶项目21个,涉及财政资金8500万元;深入推进“慈爱助黔”品牌项目,开展扶贫日主题活动,累计派出106名专技人才,已实现社会帮扶资金1966.68万元,消费扶贫3580万元。今年8月,贵州省委书记、省长率党政代表团赴慈溪市考察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三是精准帮扶低收入农户。出台《慈溪市低收入农户精准扶持增收实施细则(试行)》,整合下达各镇(街道)1400万元用于开展精准扶持增收工作,创新推进低收入农户帮扶示范基地建设等创业就业新做法,全面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精准帮扶政策,实现低收入农户结对率100%,确保“两不愁三保障”政策顺利实施,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5元,同比增长14.3%,收入绝对值继续在宁波市五个监测县市区中保持首位,我局荣获浙江省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四)高起点实施乡村振兴活力激发工程。一是统筹规划编制和农办工作推进。抓好中央农村工作条例、省委农村工作实施办法及中央一号文件的全面宣传贯彻,牵头起草慈溪市委一号文件,做好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会务筹办,开展年度市委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等专项督查,促进工作全面落实。与浙江大学调研团队合作,完成《慈溪市“十四五”时期农民、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举措》课题调研,形成慈溪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深化“两进两回”创新示范工程,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两进两回”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深入推进‘两进两回’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二十八条”,举办第二届大学生农事节和大学生农创论坛。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新申报家庭农场15家,新增流转地600余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确权、赋权、活力、保权”为核心的改革做法列入宁波市委改革项目。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工作,制定《慈溪市深化金融支农推进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农户授信达到20万户,共计262亿元。继续开展以土地流转经营权为主的“三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经营权抵押贷款9.5亿元,规模列全宁波前列。抓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管理,切实出台《慈溪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下达结算及预拨资金共计2824.95万元。深入推进小微权力和清廉村居建设,全面开展清廉村居督导调研,发现各类问题258个,已整改175个。以“扩面、增品、提质”为重点,深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首次试点国家级创新险种葡萄全生产周期综合保险,创新开发国内首款泥螺养殖保险产品,全年实际投保品种达27种,较去年增加3个,参保农户8716户,增长80%以上。三是营造乡村振兴氛围。强化政策调研,农研中心开展年度调研课题省级1个、市本级6个。牵头举办慈溪市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协同举办慈溪杨梅节、葡萄节、蜜梨节等各类农事节庆,大力营造“庆丰收、奔小康”、全面振兴乡村的良好氛围。加大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宣传力度,上报创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先行市建设典型案例8个,已入选《中国乡村振兴宁波案例》一期3个;《慈溪书写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典型案例已由宁波推荐上报至省农业农村厅。

(五)高标准实施党建引领强责促效工程。一是深化党建争强“五大工程”。积极探索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制定年度全系统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并分解落实。深化党建基本制度落实,抓好“周二夜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级重要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党员积分制管理。强化清廉机关建设,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责任清单,组织现场警示教育、廉政责任制谈话和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推行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开展机关内部效能巡查制度,开展“双随机”巡查活动20余次,实施审计项目9个;深化“五联五送”行动,创新开展“百名干部联百村百企百户”活动,建立“党建引领、村社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累计帮助解决交通运输、生产物资等各类问题132个(次),开展防控指导服务270多人次。精心指导各地做好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二是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理清机关内部工作职责,完善工作规章,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完成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三定方案,完成人员组织关系转隶、科室人员配置和中层干部选拔任免。完成经营性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改革。三是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切实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和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坚决打好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植物疫情阻击战,强力推进渔业、农机等领域安全生产整治,农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修订完善农业系统“三防”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被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市累计完成农产品定量检测1833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8.5%;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366人次,立案45起,共处罚没金1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