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365B/2021-148465

发布机构:

市科技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科技

发布日期:

2021-11-26

成文日期:

2021-11-26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慈溪市科学技术局2019年度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1-11-26 11:27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2019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整体部署,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及省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建设为载体,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市R&D投入占GDP比重预计达到3%;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225.37亿元,同比增长6.5%;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6家,净增数达宁波首位;我市区域创新体系改革方案得到宁波市委改革办肯定,列为宁波市级重点改革项目。具体抓好四方面重点工作。

(一)以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为着力点,抓好企业研发投入。一是组建研发机构。制定《慈溪市规上企业研发机构三年全覆盖行动计划(2019-2021年)》,针对企业痛点,设置四种创建模式,因企制宜推动企业新建或升级企业研发机构。推荐申报省企业研究院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8家。新增宁波市企业研究院4家、宁波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8家。新认定市本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52家,累计达到863家,规上企业覆盖率突破70%。二是壮大研发队伍。推动科技企业双倍增,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1家,备案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246家,推荐浙江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均居宁波各区、县(市)前列。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5家,净增66家,净增数居宁波大市首位。同时将企业创新能力指标列入“小升规”培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市级1252家规上企业中,有研发费用的企业955家,占全部企业的76.4%。三是引领技术攻关。聚焦“123”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最急需的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计划,引领企业承担各级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本级科技项目,立项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项目3个,智团创业计划项目12个,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36个。中大力德、江宸智能等6家企业承担的项目入选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申请经费总额达4400万。

(二)以打造科创走廊为导向,抓好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市外科创资源导入与市内科创资源整合,打造上林科创走廊,努力成为甬江科创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加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力度。按照“缺什么、招什么”和“攀高亲、引头部”的原则和定位,着眼区域乃至国内一流标准,积极寻求与大院名校的全面合作。2019年,中科院慈溪中心、慈溪医工所2大平台新园区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200多名,入驻各类团队或初创型企业19个。引进以于军研究员为首的中科院系基因组学领域顶级交叉科学研究团队,以及深圳清华研究院班底的深圳国际创新中心团队,分别共建高能级的慈溪生命科学创新研究院、中以(慈溪)创新技术研究院。全年新增产业研究院达到4家。二是布局“1+6”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研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围绕“123”千百亿产业集群规划,分培育类创建类两个梯次、推进市镇两级综合体建设,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宁波市级和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形成对区域经济的有效覆盖与有力支撑。关键基础件(轴承)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功列入宁波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培育名单,智能家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列入省级综合体。三是扎实做好创新孵化培育。海卫智巢列入宁波市级众创空间。智慧谷孵化器全年新引进入驻企业12家,累计入驻企业32家。

(三)以区域协作联动为契机,抓好创新环境营造。一是建飞地。着眼区域联动与柔性用才,在杭州飞地顺利运行基础上,建设投用上海飞地一期综合服务区块,二期第三方研发区块同步启动。深圳飞地项目也可在年内建成开园。杭州飞地运行模式得到山东省委刘家义书记指示学习借鉴。上海飞地成为进博会期间各地参访热点。二是兴人才。紧扣我市特色产业,做好高端平台引才、科创飞地容才与精准服务留才文章。组织申报宁波3315计划项目61项、宁波市泛“3315计划”科技服务团队及个人13个,其中入选团队6个。三是促交流。成功举办慈溪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区域协同创新暨百名教授进百企活动,展览展示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14家高校院所最新科技成果130余项,达成合作意向50余项。举办2019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及交叉科学国际论坛暨首届上林生物医学论坛等高层次学术技术交流活动。

(四)以组团式渗透式“三服务”活动为载体,抓好便民惠企工作。一是筹建智慧服务中心。在智慧谷园区内建设集中介服务大厅、知识产权查询、远程视频会议、硬件共享联盟、企业科技素质评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年底前建成开园,为科技企业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服务。二是优化政策供给。深化落实研发投入后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等政策。2019年,533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5.46亿,129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按15%的优惠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3.2亿元。三是深化服务惠企。启动“科技惠企三服务”百日攻坚行动,采取“分片包镇”办法,联合市级科创平台、科技中介、镇(街道)经发办服务力量,形成服务组团合力,开展联片企业大摸底、科技政策大派送、企业精准大服务等活动,累计精准服务企业2000余次。

2019年,在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科技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面上有拓展,点上有亮点,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经济发展类重大前期研究专题任务之一。我们将对标全国创新百强县第二的水平和全国首批、宁波唯一创新型县市的方阵,以“科技争投”专项行动为契机,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效,深入一线、深入基层、狠抓落实,构筑大科技工作格局,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继续走在前列。

主要目标:2020年,力争市级全社会研发投入(R&D经费支出)达到42亿元,占GDP比重3.2%;新增规上企业研发机构300家,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累计超过310家,相比2017年度实现三年翻番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0亿元。

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深化区域创新体系改革探索。一是探索运行好智慧服务中心。协调推进智慧谷“二次开发”,依托智慧服务云平台,集中七大功能,打造面向科技企业的一站式、一揽子综合服务平台。引入中国工程院浙江战略研究院,对重点产业进行科技进步专题评估。二是探索运行好科技飞地联盟。发展柔性引才,有效推进上海飞地二期和深圳飞地建设,适时启动北京飞地建设,形成科技飞地网络。根据城市不同资源禀赋,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拓展区域协同发展内涵,打造科技飞地联盟。三是探索运行好大型研发试验装备“硬件联盟”。集中上线政府出资的通用型研发检测设施和企业资源开放的自有大型研发检测设施,绘制硬件地图,打造大型研发试验装备“硬件联盟”。

(二)全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一是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源头供给。构建覆盖全市的评价入库工作服务网络,高质量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规模。力争认定创新型初创企业200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浙江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二是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通过“专家服务团+签约教授”形式,帮助没有单建条件的规上企业,建“外挂”于高校研究院所的研发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三是引领企业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计划,启动实施市级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项目,推动骨干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和宁波市级重大创新任务,着力承担一批宁波“科创2025”重大专项,力争立项7个以上。

(三)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发展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整体推进全产业的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结合特色块状经济启动镇级综合体建设,做好市级梳理,争取生命健康与智能制造2大综合体列入宁波市级以上创新综合体。二是培育引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对中科院两大平台、慈溪生命科学研究院、慈溪中以研究院、温医大慈溪生物医药研究院、智慧谷、中国家电研究院华东分院等7个已建研究院的指导服务,加快推进华东理工技术转化中心、浙大慈溪材料研究院等2个已签在建研究院的落地进程,深化细化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洛阳轴承研究所长三角创新中心、中科慈溪轴承钢研究中心、杭电慈溪大学科技园等项目洽谈,争取条件成熟一个引进一个。三是完善孵化链条。修订众创空间管理办法,提升科技孵化能力,力争新增市级众创空间3家,宁波市级众创空间2家。

(四)聚力提升创新生态环境。一是做好科技政策的复盘和梳理保障。完善研发投入后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等政策,强化政策执行情况监测与评估,聚焦阶段性中心工作。二是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加快建设科技信贷风险池和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三是深化“三服务”工作。依托智慧服务中心,整合科技部门、市级科创平台、科技中介、镇(街道)服务力量,帮助企业建研发机构、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等,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